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党旗飘扬,同心抗“疫”——中科院武汉分院在行动 > 党旗飘扬

守卫疫情防护的“隐形战线”——武汉分院团委守护疫情期间青年心理健康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武汉分院团委开展“心连心、齐加油”活动,组织武汉分院团干、青年骨干主动联系青年,关心青年心理状况,用真情构筑起战“疫”的另一条“隐形战线”,守护青年心理健康。

  化解青年焦虑

  疫情发展之迅速,使部分青年感到“措手不及”。面对身边越来越多的感染病例,少数青年觉得自己好像也经常胸闷、咳嗽,怀疑自己已经感染,极度紧张。个别青年家里有亲属确诊,担心自己曾经亲密接触过,怀疑自己是否会被传染,情绪非常不稳定。

  这种焦虑可能会引发精神心理障碍和身体不适。“我们去不断鼓励引导、稳定情绪、纾解压力、增强他们的信心。”原武汉物数所团委书记王亮伟说。

  面对这些青年的负面情绪,王亮伟主动联系他们,经常与他们交心谈心,帮助他们释疑解惑。把党中央关于疫情防护的最新举措给他们讲清楚、讲明白,帮助大家建立战胜疫情的信心。对于少数生活有困难的青年,也尽最大努力帮助解决。通过一点一滴的工作,逐步释放青年的心理压力,缓解青年的焦虑。 

  开展科学引导

  部分青年的压力来自于对不断增多的确诊数和周边“沦陷”的恐惧。

  水生所团委书记廖彩萍乐观、细致,是研究所青年的知心大姐。“在与青年聊天过程中发现,少数青年对疫情产生了一种恐慌心理,他们关注了太多负面信息,产生了一定的焦躁。”

  于是,生物学博士的她开始自学新冠病毒知识、医学常识。遴选新冠肺炎科普文章、心理调适相关举措文章,发给他们阅读。带领他们用科学的态度对待疫情,教他们对新闻事件进行鉴别、分析原因,引导他们把注意力放到当下,平稳心情,用科学的方法调节心理,起到了较好效果。

  给予真诚关怀

  还有一些青年无法回家,独自一人留在武汉,感到孤独。

  “老师,我的车次被取消了,回不了家了,一个人留在这里”。1月23日,武汉文献情报中心一位青年学生给中心团支部书记刘金铃发来一条微信。这天武汉封城,她回不了家。

  没能回家的青年,在这个春节不是少数。一些落单的青年,尤其是女生,情绪容易波动。“抚慰他们的情绪,要从关心他们的生活入手。解决他们生活上的难题,保护好他们使其免受感染,就不会害怕了。” 刘金铃说。

  从那一天开始,她成为刘金铃的重点联系对象。每天早上9点定时“打卡”,帮助联系购买生活物资,陪她聊天。大年三十,还邀请她到家里来一起吃团年饭,尽管最终未能成行,但悉心的关怀与帮助让她逐渐轻松起来。

  青年主动互助

  在广大团干部的带动下,许多青年也主动加入了“心连心、齐加油”活动的行列,开展心理互助。

  在疫情最严重的时候,水生所青年学生、入党积极分子郝永康主动走了出来,在老家主动帮助同学缓解紧张情绪。一位同学从武汉回家有些感冒症状,担心自己被感染。得知后,因为担心过度关心反而会增加同学的紧张情绪,郝永康每隔两天陪这位同学聊聊天、八卦一下娱乐头条,放松同学的心情,直到同学感冒康复。

  班上有两位同学留在所里没能回家。为了不让他们感到孤独,郝永康主动联系他们,想方设法把他们的注意力从过渡关注疫情中转移出来。作为湖北省图书馆的一名线上志愿者,他向留所同学推荐书香战“疫”系列电子书目,还主动搜集、积极分享各种线上的开放课程供大家学习,向他们推广“在家伴读”活动,丰富他们疫情期间的文化生活,缓解他们的紧张情绪。

  守护更多青年

  还有一些青年想做得更多,尝试去帮助更多的困难青年走出心理阴霾。

  武汉植物园青年学生、入党积极分子高玲玲,2月2日申请成为“微心战疫”工作平台的志愿者。希望通过开展心理援助,为有需要的人提供心理健康关怀。

  高玲玲没有心理学专业背景,于是一边自学,一边主动承担起平台宣传和数据整理工作。很快,更多志同道合的青年汇聚到了一起,大量的心理咨询电话、留言涌入平台。登记求助信息、回复平台留言、招募更多志愿者、协助开展任务分工……高玲玲往往要忙到夜里一两点钟才能休息。

  每当看到留言平台反馈的致谢文字,每当听到电话那头传来的轻松声音,高玲玲都会非常欣慰。“我并不觉得累,只希望通过自己的一点点付出,让承受疫病困扰的青年心理得到一些安慰”,她说。

  困境时的一句问候,传递的是温暖,化解的是焦虑。虽然武汉分院大多数团干和青年没有专业的心理学知识,但是大家带着一双倾听的耳朵和一颗温暖的心,主动走进困境中的青年。他们在青年心里打开了一扇窗户,守护着青年的心理健康,守牢疫情防护中这条“隐形战线”,为最终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