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媒体聚焦

媒体聚焦

【新华社】顶层设计拯救行动

发表日期:2016-11-07来源:水生生物研究所放大 缩小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沿江采访发现,近年来,社会各方对长江水生动物保护行动越来越多:有季节性禁渔,有加强渔政执法打击“酷捕滥捞”,有增殖放流,有建立珍稀物种种质资源库、活体样本库、基因保护库等,有开展就地、迁地保护,有开展人工繁殖试验等。但相关措施和政策不配套、不完善和落实不到位,大大抵消了社会资源投入的效力。

  如有的增殖放流就是形式主义“作秀”,没有科学严谨的评估程序,没有给予鱼类足够的适应时间,还给贪腐滋生提供了土壤;有的地方,打着生物保护旗号发展旅游或保护制酒水源;还有的地方,名义上是保护区,渔船却在区内大肆捕捞而无人过问……

  水利部中科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所长常剑波说,长江水生生物保护必须统筹考虑、科学规划,任何片面盲目的政策设计,都可能陷入“100-1=0”困境。

  多位受访专家指出,如果水生生物灭绝,长江水生态系统将面临灭顶之灾。当务之急要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全面实施保护区禁渔、逐步实施全流域禁渔。

  目前长江的渔业捕捞量在10万吨左右,不到全国人工养殖量的两百分之一。中科院水生所江豚专家王丁等很多学者建议,先行在保护区和一些重要水域如长江葛洲坝以下干流至入海口江段实行永久禁渔。进而,尽快运用财政补助、政策鼓励等手段,加大人工养殖水产品的公共投入,引导长江流域渔民上岸和转产转业,对长江流域江河湖泊实行永久禁渔。

  二是妥善处理黄金水道建设和水生生物栖息地恢复的矛盾。

  农业部淡水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重点开放实验室主任危起伟指出,黄金水道建设会加剧河流渠道化,可能导致栖息地消失殆尽。还有一些城市热衷于搞沿江风光带,也牺牲了对鱼类十分重要的浅滩。“在一些重要江段,沿岸要尽量‘去硬化’、自然化。”危起伟强调说:“像洞庭湖这样与长江已基本‘失联’的江湖关系要重新打通,恢复和扩大鱼类栖息地。”

  三是要重新评价鱼类洄游通道,避免使之成为涉水工程通过环评的“送分题”。

  “涉水工程是破坏鱼类产卵繁殖最主要的因素,而目前很多项目洄游通道根本就没发挥应有作用,成了‘生态形式主义’。”中科院水生所副所长徐旭东认为,洄游通道的设计修建是一项复杂严谨的任务,必须科学合理。没有修建的要立刻修建,效果不好的要重新评估修改。同时,国家应组织力量摸清长江鱼类资源“家底”,为后续修复工作提供科学权威的依据。

  四是在流域水库联合调度机制下,实施严格生态管理。

  本刊记者从长江委了解到,长江委2015年已经在30多个大型工程建立了联合调度机制,实现了控制性调水措施,生态效应比较明显。有专家建议,加强流域总体开发规划,通过制定《长江流域控制性水库联合调度管理办法》《水量调度管理条例》等法规,组建包括水利、电力、环保等部门参加的干支流水库联合调度机制。相关机制要围绕强化监督管理、恢复水生动物洄游通道、强化生态流量保障、组织对不健康河流展开生态修复等方面积极行动,争取保持和恢复河流的生态功能。

  五是对“小、微”水电站由鼓励建设变为引导退出。

  根据最近一期全国水利普查数据,截至2011年底,长江流域500千瓦以下的“小、微”水电站有9498座、装机容量214.88万千瓦,这只相当于一座普通火电厂的装机容量,但带来的问题是,有近万段河流受到影响。一些地方干部建议,随着大电网逐步实现全覆盖,“小、微”水电站对地方能源保障的贡献微乎其微。在此背景下,可以对“小、微”水电实行禁、限、转、退。比如不再批新项目,极少数保留项目或枯水期一律不发电,水直接回归河流或常年转为生态运行。

  六是要规范人工增殖放流、加大渔政执法和相关考核力度。

  业内人士建议,规范增殖放流程序,加大监管力度。此外,每年各地禁渔结束后,渔民往往报复性捕捞,“电、毒、炸”等手段屡禁不绝,对此必须加大打击力度。部分专家还建议,要将鱼类保护纳入对地方政府的考核,设立一些量化考核指标,比如自然岸线率、捕捞量、保护区内涉水工程数量等,让鱼类资源保护的观念深入人心。

  七是要提高旗舰物种保护等级,建立河流鱼类资源保护区。

  有权威专家指出,长江江豚作为全球唯一江豚淡水亚种,其数量比熊猫还少,目前被国际自然资源保护联盟(IUCN)列为濒危种(EN)。但在我国,虽然很多专家和动物保护组织多年来一直在奔走、呼吁将其由目前的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升格为一级保护动物,但却没有结果。“长江江豚‘升级’保护刻不容缓!只有提升保护的法律地位,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才能坚强有力和可持续。”

  还有专家建议,在科学研究基础上,对长江流域现有水利规划建设方案作出调整,在长江干支流建立一定比例面积的保护区和保留地,这些区域内不修水利工程,尽量保持一个较大范围的河流形态、生态环境、水生生物多样性、河流连续性和自然水文过程的波动性,使一些基本的生态过程能够实现,从而达到保护水生动物、维护生态环境平衡的目的。(苏晓洲 周勉 王大千 杨丁淼 李黔渝 王贤 秦华江 周凯)

附件: